———记我校援疆干部朱龙付

用行动书写援疆之路

期次:第323期    作者:□本报通讯员 庞玮   查看:371




  朱龙付老师是华中农业大学的教授,2014年以中央组织部第五批援疆干部的身份来到石河子大学农学院任副院长,分管国内外交流、对口支援和绿洲生态重点实验室。
  贤惠妻子是后盾他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妻子是湖北中医药大学的副教授,温柔贤惠,女儿刚上小学一年级,天真活泼。他来援疆,妻子带着女儿去美国访学,整整一年,未曾相见。约定好了回国接机的时间,他却因公务失约。只能提前回家,匆忙打扫了卫生,购买了生活必需品,将家里钥匙交给研究生帮忙转交,便满怀愧疚地匆匆赶回了新疆。妻子只能要求她的单位尽量把课安排在上午,中午女儿自己到学校附近的小饭馆就餐,她经常是班里最晚被接走的孩子。双方父母年纪都大了,也都需要人照顾,妻子只能一个人默默承担着家庭的负担。他带着华中农大的殷切希望与嘱托,满怀着为祖国边疆教育事业献身的坚定信念和热忱,为搭建华中农业大学与石河子大学深入合作与交流的平台,倾注了全部的心血和满腔的热情。
  他为人谦和,谈吐儒雅,与同事们打交道,总是带着微笑,热心周到。团队里的朱华国老师说:“朱院在科研方面经常给我和其他老师们提出中肯的建议,见到具有借鉴意义的高水平研究论文也会第一时间发给我们。去年我病了,他便找援疆朋友中的名医会诊,鼓励我,帮助我树立信心,战胜病魔。”他于2015年受聘为石河子大学“绿洲学者”(A类),并组建了包含作物学和植物保护两个学科的、由六名教师组成的 “棉花与黄萎病菌互作机制与防控”研究团队,并积极进行团队建设。2016年从华中农业大学引进1名博士加入本团队,实现了团队学科与研究方向的完整布局。通过团队建设与科研工作的开展,他与团队中的七名教师都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他平易近人、忠厚正派的做人品格赢得了石河子大学广大师生的普遍认可。
  他非常重视青年教师的发展,真心实意地帮助年轻老师,为大家提供科研的新理念、新思路;专门组织“青年教师发展研讨会”,邀请专家为青年教师的发展献言献策,并促成以培养青年教师发展为目的的 “青年教师与名师‘结对子’项目”,以期通过名师的指导和相互交流,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在科研、教学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他积极参与相关专业的在研项目,指导并鼓励年轻教师积极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相关专业的项目申请书逐字逐句地审阅并提出具体修改意见。聂新辉老师说:“朱院援疆期间邀请的专家数不胜数,每次专家来我们教师就安心听讲座和交流,而繁忙的接待和欢送都由朱院承担了,经常占用他假期和周末休息的时间,但是从来没有听到朱院抱怨过一次,总是乐呵呵地说这是我应该做的。
  学生发展是工作他身为研究生导师处处为学生学习、生活、思想动态及将来的工作着想,当保研学生沈吉丽提出家庭暂时困难出去打工时,他立刻拿出1000元给学生,并告诉她上研究生以后要以学习为主,鼓励学生努力做科研、写文章拿奖学金来补助自己生活开支;考博学生惠慧由于在职工作读博,他紧密结合惠慧已经开展的工作和后期在新疆开展棉花科研工作来设计博士论文。
  他还积极参加教育系统 “三进两联一交友”活动,响应组织号召,与民族朋友结亲戚。他结识了来自阿勒泰地区吉木乃县托斯特乡巴扎尔湖村的哈萨克族学生阿勒合斯·加尔得木拉提。她是石河子大学林学专业2014级的学生。通过谈心,他了解到阿勒合斯希望以后能从事教育科研工作,便与她交流了一些考研方法与心得,另外还购买了一些文具用品和 《平凡的世界》赠送给她,希望阿勒合斯能积极面对困难,通过个人奋斗实现美好愿望。因为阿勒合斯毕业时他可能不在石河子大学,他便提前一年带着阿勒合斯体验招聘会,给阿勒合斯介绍各种单位和工作的区别。他用援疆干部的青春热血,铸造着民族团结的历史丰碑!
  第五批中央援疆干部石河子大学小分队成立了 “石河子大学援疆干部助学基金”,2016年初完成了第一次助学金发放,受资助学生12名,他积极捐款3000元。2016年石河子大学并校二十周年校庆时,他通过微信捐款1000元,资助石河子大学教育事业的发展。2017年他再次捐款5000元帮助寒门学子圆梦。他说:“现在工资加住房补助刚好够还房贷,家里没有什么事,目前用钱也不紧张。”这样一个淡泊名利,热衷捐赠的老师,怎能不让人为之感动?
  人才培养是职责为推动两校人才培养合作,他积极联系并推进选派双培生工作。2015年和2016年已选拔石河子大学农学院6个专业共24名品学兼优本科生赴华中农业大学学习一年。他常借回武汉之际与插班生们联系,了解他们的生活、学业、科研等情况,并将他们反馈的困难与问题及时与双方学校有关部门联系沟通,帮助他们尽快融入华中农业大学。空闲时还带他们参观一下实验室,聊聊各自的感受,鼓励他们自强、自立,抓住机会提升自己。
  为了加强学术交流和扩大石河子大学的科学研究影响力,他积极筹划和组织,利用各种资源争取承办了“2015年全国棉花青年学术研讨会”;积极参与组织了 “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病毒与生物技术专业委员会2016年年会”。来自全国各大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数百位专家学者齐聚石河子大学,为我校师生带来了一场场学术盛宴。2015年以来,已有来自中国科学院、英国杜伦大学等专家学者到访石河子大学开展学术交流,他组织学术报告43场74人次。同时还积极推动“石河子大学青年学术论坛”的创建与活动开展。这些学术交流不仅为深处边疆的教师和学生带来了最新的科研动态、活跃了石河子大学的学术氛围,也为未来的多方位科技合作与交流奠定了基础。
  他兢兢业业、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和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以身作则的榜样力量深深感动和激励着身边的同事。他大事小事都积极参与,出谋划策,帮助学院提高工作效率。身为绿洲生态重点实验室主任,他善于听取大家的意见,引入先进的管理方法,严格规范各项管理制度,按照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标准安排各项事宜。绿洲生态重点实验室的刘涛老师说:“朱院定期召开学术委员会会议,定期编制重点实验室年报,每年进行年度总结,对工作人员进行明确分工,极大地提高了实验人员的工作效率和积极性,为我们重点实验室的高效运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同时,加强对研究生的全方位管理,定期检查研究生试验记录,帮助研究生进一步树立严谨的科研态度,恪守学术道德。
  在他的不懈帮助下,石河子大学首批研究生导师校外培训班在华中农业大学开班。活动内容丰富、日程安排紧凑,华中农大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深厚的人文情怀深深地打动了每位老师。培训结束时,很多老师都流下了感动的热泪。此外,他还积极推动华中农业大学为石河子大学开展人才联合培养工作,2015年以来已有11名青年教师在华中农业大学攻读研究生学位或开展合作研究。
  他邀请华中农业大学植科院等7名博士生参加石河子大学举办的 “一带一路”核心区创新驱动发展博士论坛;邀请华中农业大学两名教师开展支教活动,邀请园艺学专家别之龙教授申报长江学者等;2016年11月16-19日,邀请国家名师华中农业大学郑用琏教授来校作“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专题讲授。郑用琏教授在校期间为全校教师分别举办了一次讲座、一节观摩课和一次教学研讨活动,并对农学院青年教师讲课比赛进行了点评和指导,获得了师生们的广泛赞誉。通过多层次互访交流,推动对口援疆工作在更高的水平上取得实效。
  2017年,在北国依然冰天雪地时,华中农业大学开学了。农学院机关的三位老师去华中农大交流学习,他热情接待,帮老师们搬行李箱,考察住宿条件,开车带老师们参观了整个校园。他白天忙于科研工作,踏着月色又带老师们参观了作物栽培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为老师们详细介绍了实验室的布局、研究专业及方向、日常管理和运行情况。翌日,又与家人一起热情地款待了老师们。
  三年的时间,舍弃的是浓浓亲情和友情的眷恋,奉献的是一片丹心和满腔的热血。一段援疆路,一生援疆情,大美新疆已然成为了他的第二故乡,这份援疆情润物无声,绵长深远。他将爱洒在了天山脚下的石河子,他用汗水浇灌了边疆的土地。他走过的每一串脚印都植满芳草,他付出的每一滴汗水都弥足珍贵。热爱并为之付出,这是他援疆三年的心灵轨迹,农学院也必将成为他一生深深的牵挂。
O